2018年11月13日 上稿編輯: 何京翰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何京翰報導原訂9月底舉行的鹿寮坑生態工作假期,由於當時天候不佳,而延後至11月10日舉行,在亮雲科技的24位夥伴們齊心合作之下,志工行動順利完成。本日除了亮雲科技的新竹總公司,更有台中、台南辦事處遠道而來的夥伴們齊聚新竹高鐵站,一同來到芎林鄉鹿寮坑社區,首先來到當地的信仰中心──石爺石娘廟。萬物皆有靈性,兩塊繫上紅領巾的巨石分別為「石爺」及「石娘」,小廟前的供桌上擺放著城隍爺及媽祖見證過的結婚證書,這對神仙眷侶的故事則讓在場的志工們充滿好奇。緊靠石爺石娘廟的福德祠前則是在地居民的休憩場所,當天正好有社區的媽媽們販售自家栽種的蔬菜,志工們對於新鮮的農產品毫無招架之力,一來一往之下,志工開心帶著在地產銷的農產品回家。社區文化簡介後,緊接著大夥乘車前往友善環境農耕的果園。在茄冬樹下,講師周昭蕊簡要說明本次志工行動的任務:施用堆肥及除草,為了將堆肥鋪放在果樹之下,必須先將樹冠之下的雜草(大花咸豐草、火炭母草、小花蔓澤蘭……)用「手」連根拔除,某些劣根性的芒草則必須用金屬耙子將根部整個挖除,工程浩大,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協助。對於初次體驗農事的志工來說,山上的一切總是新奇有趣,抬頭仰望盤旋不已的大冠鷲、堆肥中意外發現的肥美幼蟲(獨角仙)、舔舐人們汗水的小蜜蜂、穿山甲挖掘的洞穴……無不令人驚呼連連。志工笑說,「原本以為來志工是玩玩,原來我們是玩真的!」雖然不曾從事過相關的工作,隨著時間的推移,大家做得越來越起勁,也找到了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,就以搬運小花蔓澤蘭為例,志工鐘惠玲與小孩想出了「滾稻草球」的方式,滾動原來需要更多人手才能搬運的小花蔓澤蘭,事半功倍又饒富趣味。「我這次帶著兒子來,雖然說孩子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活動,工作上不一定能幫上太多的忙,但對小孩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機會,我自己做給他看,就是最好的身教。」志工鐘惠玲最後說道。中午享用在地客家料理後,前往周邊社區進行生態導覽,透過講師周昭蕊的介紹,大夥沿途認識了許多日常可見但卻不熟悉的植物,例如日軍確保糧食無虞而以飛機撒播種子的昭和草、生長茂盛卻又是外來物種的可食野菜川七。沿著產業道路慢慢走,最後抵達鹿寮坑土改場,原來早上使用的堆肥就是來自於此。堆肥的材料為木屑、米糠、稻殼、酒粕……等,充分混和後以帆布覆蓋,伸手一摸,還能感受到微生物發酵產生的熱度。早上辛勞的農作方式背後究竟代表了那些含意呢?工作人員吳佳奇藉由自動相機的輔助,發現許多動物住在果園內,一個穿山甲挖掘、深不見底的洞穴,曾有野兔、鼬獾拜訪,黃頭鷺則在洞穴入口覓食,生機盎然的景象來自於人們對環境友善的堅持,以人力、堆肥、有機資材取代慣行農法,除了供給人們安心享用的食材,同時與野生動物和睦相處,誰說生活、生產、生態三者必定不可能兼得呢?接著講師周昭蕊透過「里山生物網」的小遊戲,讓每個人扮演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,或是重要的環境因子,仔細回想彼此間的關係,交織出一面代表「多元」及「穩固」的網絡,形同自然界的和諧狀態,當我們鬆開了手,這面網還能保有原來的完整嗎?向社區購買農產品、聆聽在地故事、享用客家特色餐點、為環境付出勞力、反省自身於生態界扮演的角色,正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努力推展的新型態志工服務,與社區文化緊密結合的志工行動除了能補足社區營造的人力缺口,還可以活絡當地經濟;活動尾聲,本次亮雲科技的負責人吳志勇說到:「亮雲每年都會安排志工活動,這樣的類型今年很多員工都是第一次參加,希望透過志工行動讓大家付出自己的一點心力,自己做過才會知道農夫的辛苦,也能讓員工們親身感受並一起從做中學習。」這天,志工們不辭辛勞的從各地而來,用實際的行動守護鹿寮坑的土地,期許透過這次的志工行動,除了能夠讓更多人能認識友善環境農耕,也間接思考同樣身處在低海拔的我們,是否給與這片土地更多支持,不論是選擇對環境友善的農產品,一同守護野生動物的棲息空間。
- Nov 17 Sat 2018 21:45
切莫信偏方!婦延誤病情乳癌腫瘤惡化
留言列表